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9:50:00
全数字化焊接机器人正在人工指挥下,自主扫描识别焊接位置,精准完成一道又一道焊接工序,现场火花四射又平稳有序……这不是工厂生产场景,而是近日发生在西南石油大学学生焊接实训现场的景象。手持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证书,该校大四学生周晋阳还没毕业就被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提前“预定”。
学生不仅上手能焊,也熟练掌握数字化焊接技术,在西南石油大学,像周晋阳这样的高素质焊接能手并非个例。自2016年至今,学校培养的358名国际焊接工程师就业率高达100%,学生人均收到3份以上企业录用通知,成为高端制造领域中国能建、东方电气、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的“抢手人才”。
近年来,随着不少制造类企业出海接单,对高端焊接产品的要求逐步提升,产品“难度系数”大增,传统的焊接教学无法满足行业需求。如何打破这一状况,让焊接专业学生从容就业、高质量就业?西南石油大学立足全球化的就业市场,把专业学习、实践操作和国际标准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国际焊接工程师,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以往承接国际订单时,因为缺乏掌握国际标准的技术人员,我们不得不额外支付一笔高额费用聘请国外的顾问。”一家集装箱生产企业外贸负责人感叹,“如果我们也有会技术、懂标准的高素质焊接人才,企业在对外合作上会有更多话语权。”
在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过程中,高校往往容易面临“教学滞后于产业”的培养痛点。为解决产业难题,西南石油大学将突破口放在了对标国际标准上。
2019年,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培训体系,将其核心模块课程“焊接工艺与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等融入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
“作为国际焊接学会(IIW)认证的高端技术人才,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的培养模式与认证体系在国内的发展紧密结合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要求,在新能源、高端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旺盛。”西南石油大学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周培山介绍,“毕业生晋升空间大,甚至有机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此外,学校还通过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合作,成立教学改革小组,把ISO、AWS等国际标准转化为20个实验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国际标准应用。
要充分掌握这些国际标准并非易事。“白天老师指导理论、晚上宿舍组团复习,专业的浓厚学习氛围让我们把理论知识烂熟于心。”学生周晋阳说。
西南石油大学与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等业务遍布海外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真实生产场景下的实习实训。在学和练的紧密配合下,周晋阳明显感受到自己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考取IWE证书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我在真实运用中掌握了国际焊接规范,锻造了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
得益于对国际标准的深刻理解与自身扎实的实践经历,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陈香锦在2021年毕业后顺利加入四川泸天化弘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国际项目。在瑞士Casale技术氨合成塔改造项目中,他高效完成进口材料焊接性能评估和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项目符合技术要求。毕业不到3年,他已晋升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IWE认证让我在国际标准认知和项目执行能力上远超同龄人,成为我职业发展的‘加速器’。”陈香锦说。
近六年里,西南石油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证书通过率增至95.83%。在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副校长谌贵辉看来,对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养贯通了理论知识、生产实践、行业标准过程,“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产教融合向更宽领域延伸,培养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契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周煊涵 谢娜 记者 陈朝和)
作者:周煊涵 谢娜 陈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