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9:00:00
一些受术者甚至被介绍到海外开展手术,以规避国内禁止将肢体延长手术用于非病理性情形的监管。在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出于美容目的“断骨增高术”并不违法。视觉中国|图
距离那场失败的手术已经过去了4年,28岁的“西瓜”腿骨内的三根钢钉仍未取出。同样未曾消退的,还有她对医托们的怨恨。
去土耳其做手术前,“西瓜”的身高大约1.55米。她羡慕高个女生的穿衣效果,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就留意长高的方法。
一种肢体延长手术走进了她的视野,俗称“断骨增高术”:受术者的双腿被截断,用器械进行牵拉。断口处的骨头一边再生,一边拉长。几个月下来,受术者可以增高10厘米以上。
“西瓜”并不知道这个美好的故事还有残酷的后半段。肢体延长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超过100%(1例手术可能出现多起并发症),严重的可能导致残疾。
在国内,肢体延长术的正当用途是正畸矫形,该手术由苏联骨科医生伊利扎诺夫于1951年发明,但容貌焦虑的社会情绪孕育了其最佳的需求土壤:在医托的牵线搭桥下,违规的“断骨增高术”屡禁不绝。
最新情况是,一些受术者甚至被介绍到海外开展手术,以规避国内禁止将肢体延长手术用于非病理性情形的监管。在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出于美容目的“断骨增高术”并不违法。
骨科医生深知这项手术的凶险。一家知名骨科医院的院领导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自己接诊过两例在国外断骨增高后出现骨不连的患者,也就是断掉的腿骨最终未能愈合。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名誉院长秦泗河,也是最早在国内开展肢体延长术的矫形外科专家,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即使短期内无恙,受术者的双腿膝关节也会比常人退化得更快,可能提早迎来关节病。
强大的社会需求之下,这项技术何去何从?
做过“断骨增高术”的人往往以“腿友”相称。在“腿圈”内,医托“风筝”的名气非常响亮。
2020年前后,“西瓜”在一个微信交流群认识了“风筝”。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风筝”最初是土耳其机构“步步增高”的中国下线,后来自立门户,逐步发展成为“腿圈”内最大的医托。
据“西瓜”回忆,“风筝”经常在群里分享手术成功案例,渲染这项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增高之后的美好生活。
最佳的广告莫过于现身说法:“风筝”通过手术增高13厘米之多。在他分享的视频里,那双布满疤痕的长腿跑跳自如,除疤痕之外与常人无异。这让“西瓜”打消了对手术的犹豫。
2021年5月,在“风筝”的介绍下,“西瓜”前往土耳其做手术,分两次手术将大腿与小腿增高了十几厘米,共花费六十余万元。
并发症很快找上了门。2022年7月,在拆除外固定架两个月后,“西瓜”的右小腿断骨处开始红肿。两天后,脓液撑破了肿包,从溃烂的创口中不断流出。
她被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骨髓炎。这是肢体延长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能由穿针位置不当、手术环境不洁等原因导致。此时正确的干预方式应当是安排清创和取出髓内钉,但土耳其的医生却只是让她口服抗生素。
结果疾病进展为慢性骨髓炎。诊断结果显示,这起并发症导致“西瓜”右小腿胫骨大片坏死。她的行走和站立变得艰难,时常感到腿痛,创口处的皮肤时常起湿疹。
“西瓜”随后将遭遇发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希望劝阻更多的后来者,她的故事也引起了多家媒体关注。
2025年3月,南方周末记者以患者咨询的名义联系上了医托“麻瓜”。“麻瓜”是“风筝”的合伙人,天眼查显示,二人曾合伙在山东成立一家骨管家医疗服务有限公司。
据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此前报道,2024年8月“风筝”在与山东菏泽一家民营医院的医生开展“断骨增高术”。
与“风筝”一样,“麻瓜”也是一位受术者——从原本不足1.7米的身高增高到了1.77米,她打算今年5月继续延长大腿,向1.8米冲刺。
以健康人的视角来看,“断骨增高术”颇为遭罪:先将受术者的腿骨截断,用钢针穿透皮肤、肌肉和断骨,再从外部用两个圆环加以固定。手术后,患者每天调整支架上的旋钮,拉伸双腿,整个过程可长达一年半。
这种手术方案被“腿圈”称为“纯外置”。而在改良版本的手术中,受术者会沿着腿骨植入一根髓内钉辅助固定,这样可将佩戴支架的时间缩短到3个月左右。“西瓜”所接受的就是这种内外结合形式。
“麻瓜”并不推荐客户采用自己经历过的纯外置的方案,理由是戴着支架生活过于不便,腿上的疤痕也影响美观。
在“麻瓜”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选项中,纯外置手术方案的优势在于价格便宜,只需7万元,而内外结合手术的价格则需13万余元。术后等待康复的时间里,受术者会住在医托团队安排的某小区住房中,3人一间。
“麻瓜”透露,今年基本还没有接过陌生人,“每个月只接5个,多了不接。现在做的很多病人要么就是熟人推的,要么就是去年来考察过,已经交了定金的”。对于手术所在城市与执刀医生姓名,“麻瓜”不愿在电话中透露,仅表示目前有三四十名受术者正住在当地,而医生没有更换,“是同一个团队”。
尽管引发很多人关注,但“西瓜”失望地发现,自己的故事竟被“反向营销”。
最近,“西瓜”的并发症经历被医托作为外固定支架技术的负面案例,用来反向推销“纯外置”以及内外方案结合之外的另一套手术方案:全内置。
全内置手术只使用髓内延长钉,不使用支架。髓内延长钉采用电磁驱动,可以在体外遥控操作,在腿骨内部自动完成牵引。其优势在于几乎不会留疤,但缺点是价格高昂——“麻瓜”的报价显示,大腿与小腿的手术价格分别是39万元、45万元。
目前,由一家美国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磁驱动髓内延长钉正成为“腿圈”新贵。“西瓜”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一张朋友圈截图中,一位推广磁驱动髓内钉的医托转发了“西瓜”手术引发并发症的新闻,在配文中将内外结合手术方案称为“上世纪的传统增高技术”,并表示“任何手术,一定要选好靠谱的技术”。
不依赖支架的髓内延长手术真的风险更小吗?
秦泗河表示,髓内延长避免了从体外穿针,确实规避了针道感染风险。但一旦受术者全身存在其他感染灶,细菌可能随着髓内钉侵入骨髓,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的《金属髓内钉系统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中,明确将感染列入髓内钉的禁忌症。
某种意义上,事情正向着“西瓜”期望的相反方向发展。向海外运送受术者的跨国中介正变得愈发高调,开出的价格之高,令她咋舌。
2025年2月开始,一位在快手平台拥有60余万粉丝的网红频繁分享自己在土耳其做断骨增高手术的经历。南方周末记者添加了其助理的微信,该助理私聊中并不避讳自己医托的真面目:“小腿是带架子的,35万元。大腿是全内置,57万元。包含住宿、理疗、康复三个月。”
“哪怕你是个记者,我都觉得我说的东西没有毛病。”在被客户问及断骨增高手术究竟有没有风险,“麻瓜”开始变得保守起来。
“麻瓜”表示,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和神经损伤,前者容易医治,后者则只会出现在水平不佳的医生身上。他还建议将小腿的延长程度控制在7厘米的安全范围内。至于术后的运动表现能否恢复如初,“肯定会比以前差。就像吉他上的弦松掉了,你肌肉爆发力在远期肯定会下降”。
一位“腿友”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一份2024年12月的聊天记录显示,有几位受术者因术后感染而与“风筝”等人产生纠纷。南方周末记者尝试联系当事人,未能成功。
秦泗河表示,手术本身并不困难,这给了许多经验不足的医生上台执刀的底气,“但光是做完手术,连成功的一半都算不上”。学术研究显示,肢延长手术的并发症大都发生在术后管理阶段。
刊载于2021年6月《中华骨科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秦泗河详细梳理了各种下肢延长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如果手术中穿针位置不当,针的一侧会压迫皮肤、筋膜,在卫生不佳的情况下细菌逆行侵入引起针道感染,最严重的结果就是“西瓜”正经历的慢性骨髓炎;错误的牵拉方式可能导致钢针变形甚至折断,进而导致肢体延长中出现畸形;随着骨骼延长,如果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没有同步延长,可能出现软组织挛缩,导致屈膝、足下垂等畸形。如果不及时干预,受到挤压的关节可能发生脱位。
秦泗河还在文中提到,在所有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手术中,延长手术是发生并发症最多的,文献报道并发症发生率超过100%,且延长越多、患者年龄越大、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其中,98%以上的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但不可逆并发症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残疾。
2024年8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英国皇家国家骨科医院的研究团队统计了2008年至2022年期间公开发表的22篇研究,涉及749名下肢延长术的受术者。结果发现,使用外固定器的受术者中,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达到52%。而在采用髓内延长的受术者中,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髓内延长钉本身发生破损、故障的概率达到了8%。
在并发症之外,还有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抱着美容目的延长下肢的受术者,所期望的结果与先天畸形的患者有所不同,往往会更看重对称与美观。医生需要在双腿同时手术的情况下加以把握,难度更高。“因为他们都是正常人,只是个子矮而已,是不能出一点问题的。”秦泗河说。
学术研究显示,肢延长手术的并发症大都发生在术后管理阶段。视觉中国|图
作为这项手术的引进者之一,秦泗河见证了禁令之前的乱象频生:一些“莆田系”医院四处外聘专家做手术,术后管理又不规范,造成许多严重并发症,有的受术者甚至终身残疾。
在2006年颁布的禁止将肢体延长术用于非病理性的禁令中,卫生部提到“部分医疗机构不顾自身能力和条件,盲目开展具有较高医疗风险的肢体延长术(俗称断骨增高术)”。
回顾这项手术的诞生及发展,可以发现很多偶然因素。
1951年,苏联骨科医生伊利扎诺夫从自行车轮胎结构中获得灵感,制作出环形外固定器的雏形。诞生之初,环形外固定器的用法是从骨折病人的断骨两端加压,以促进愈合。一位病人错误理解了医嘱,没有加压,而是向着反方向牵拉。结果断骨的间隙处不仅没有“断连”,反而长出了新骨。
这一发现激发了环形外固定器在治疗骨骼畸形方面的潜力。简而言之,只要人为制造断骨空隙,再加以引导,新生的骨骼就能自行得到矫正。因此,伊利扎诺夫手术能够矫正膝盖外翻、马蹄足等畸形,也能治疗矮小症、侏儒症等先天性疾病导致的肢体缩短。
1990年前后,潘少川、秦泗河、夏和桃等骨科专家率先将伊利扎诺夫的肢体延长术传入中国。最初手术用于矫治肢体不等长等,但其美容应用潜力很快就得到发掘,随之迎来爆发。
事实上,技术熟稔的医生操刀,也会出现失败。裁判文书网一份判决书显示,2015年,夏和桃为一位陕西女性受术者开展了断骨增高手术,术后该名受术者左腿下端畸形生长,再次手术矫正后未能成功,最后发展为左腿膝盖髌骨下移,无法正常行走。该名受术者将夏和桃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赔偿原告8.2万余元,夏和桃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即便有众多手术失败的案例,秦泗河依然坚持认为,任何手术都有风险,而肢体延长术的大部分风险是可控的。在临床研究、手术器械与医疗监管水平都大大进步的当下,应当让围绕这项手术的讨论回归科学——这包括成立学术组织,严格审核哪些医院和医生有资质开展断骨增高手术,也包括在术前安排问卷调查环节,客观评估受术者接受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对可能的风险的承受能力。
无论国内外,身高的社会意义都有加重的趋势。2023年5月,美国CBS电视台从巴尔的摩当地一家肢体延长中心了解到,一天之内最多会遇到5位想要长高的客人。“如果一个成年男子身高在1.6米以下,除非有特殊的魅力,否则无论求职还是恋爱都受影响。”秦泗河说。
不过,作为断骨增高手术的受害者,“西瓜”观察到,“腿友”中接受手术的以女性居多,并不是对身高的社会评价更为敏感的男性。其中一些女性个子并不矮,例如前文提到的网红,其术前身高就已达到165厘米。“这些受术者性格中就带有慕强、完美主义、虚荣的一面,甚至强过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
南方周末记者 海阳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舒雨
责编 曹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