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强信心 看数据丨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动力从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8:28:0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百分之五点六,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动力从哪来

——一季度河北经济新数据新亮点解析之四

2024年4月23日,“河北福嫂”姬聪(中)在北京雇主家中照看宝宝。(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近日,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公布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情况: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20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

全省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一方面得益于我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收入构成全面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各项政策举措有效落实,民生改善成色更足。

稳就业优结构,城乡差距持续收窄

“一人就业,幸福两家,我想这就是家政服务的意义。”在2月27日举办的河北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上,李军田分享着重塑人生的故事。

李军田家住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村,过去就打点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她决定踏入家政服务这一行,自学了心理健康课程,考取了证书,还学习了幼儿基础护理。

有了专业知识再加上贴心服务,李军田很快得到了雇主的认可。如今,她成为一名高端家政服务人员,月入约万元,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在河北,像李军田这样的家政服务人员,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北福嫂”。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直接关系百姓“饭碗”,关乎千家万户获得感。

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我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学期招聘活动,建立“河北福嫂”进京津基地,持续拓展京津劳务市场,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政策协同发力,就业扩容提质。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26.4%。

平稳的就业形势,带动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9%,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60.9%,增收贡献率达64.1%,为支撑居民增收的第一主力。

居民收入里,还有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等,来源更加多元。

今年3月,个体工商户王红强的店里又进了一批家电产品。他在保定高新区经营电器销售已经十余年,每年的二三月是他的“囤货季”,今年的进货量远超往年。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让门店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翻番。借着这一势头,春节后,王红强在保定市满城区开了一家新店,收入有了新的增长。

家庭小账本,连着民生大账本。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9%、3.9%、4.9%。其中,经营净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15.5%,贡献率为16.2%。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彭青伟表示,春节假期效应带动市场需求释放,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服务业经营形势向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带动经营净收入明显回升。

四项收入全面增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走进抗大路旁的邢台市信都区前禅房村,一座座康养小院里,青竹几簇、秋千轻摆,温馨恬静。

“5年前,我们这里还是一个空心村,抗大路给村里带来了新机遇,引来了投资商。”前禅房村党支部书记李纪成说,村里与北京“云清清”公司合作打造康养民宿,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从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获悉,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收窄,让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春城表示,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最后一年,河北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城乡发展日益协调。

减负担强保障,“钱袋子”更加厚实

增收与减负,一体两面。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既要看收入涨不涨,也要看医疗、养老等负担重不重。

乡镇卫生院没有CT、核磁检查设备,到上级医院检查,又担心医保报销比例会减少,怎么办?

在邯郸市馆陶县,医共体建设解决了这一难题。患者拿着乡镇卫生院开的检查单,可走“绿色通道”直接到医共体牵头医院检查,费用按乡镇卫生院标准计算并享受医保报销。

3月31日,馆陶县寿山寺镇居民李清芹就享受到了这样的便捷就医服务。按照县级医院标准,李清芹腰椎平扫1.5T核磁检查费用为428元,而乡镇卫生院标准为321元,还可以用医保报销90%,最终实际个人支付32.1元。

打开民生账本,一季度,全省民生支出222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达到81.3%,兜牢基本民生底线,重点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卫生服务、教育等领域。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一项项增加财政补助的措施,体现了细致贴心的惠民服务、切切实实的民生关怀,以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

一个家庭的“钱袋子”,总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把更多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才能尽力减少群众生活的后顾之忧。

一大早,孝老食堂开餐了!沧州市青县流河镇人和镇村83岁的独居老人刘子江又像往常一样到这里就餐。

这个孝老食堂,菜农免费供菜,志愿者轮班做饭。村里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五保户等,都可以在这里免费用餐。

一顿热乎饭是民生小事,却是很多家庭的大事。像这样的老年助餐服务点,目前全省已建成1.3万个。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创新探索出老年食堂、老年餐桌、邻里助餐点、移动型助餐服务等多种助餐模式,惠及千家万户。

“增收又减负,‘钱袋子’才能更厚实。”王春城表示,把握好增收与减负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考验着智慧、定力与治理能力。可以肯定的是,当收入有增长、民生有保障,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会越来越足。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