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2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叶无忧
在温州市东屿电厂的旧址上,一座集文化展示、休闲旅游、商业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正悄然崛起——东屿工业遗存公园,这是温州第一个保留最为完整的工业遗存公园。
在此之前,东屿电厂,以巍巍厂房、百米烟囱、蜿蜒传送带及轰鸣机组,刻下了温州工业发展的年轮,成为瓯江畔不可替代的城市文化地标。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电厂原有功能逐渐衰退,成为城市发展的“疤点”。
为了抢救、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工业遗产,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决定在东屿电厂旧址建立东屿工业遗址公园,以轻介入的方式进行更新设计,在新旧问题处理上坚持对话,坚持融合,坚持质感,为温州市城市更新注入新活力,也为温州新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整体效果图
温州东屿电厂始建于1958年,曾为浙南闽北赣东地区贡献超过60%的发电量,堪称温州工业发展的时代坐标。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座老电厂因高能耗、重污染于2007年停运,成为城市记忆中的一抹灰色。
2020年,借城市更新之东风,温州市启动温州市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浙大建筑设计院以匠心执笔,深挖九山斗城文化、塘河文化、工业遗存文化,保留主体厂房、煤粉仓、烟囱等历史遗迹及4号发电机组,建立东屿工业遗址公园,让工业文明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项目作为温州市“百项千亿”重点工程,雄踞温瑞塘河畔,占地112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总投资18.4亿元。项目以“最年轻的消费中心、最时尚的设计中心、最纯粹的能源博物馆”为定位,将部分拆除重建与综合改造相结合,打造文商旅综合体。一期工程已融合游船集散、休闲娱乐、滨水舞台等功能,二期则依托工业厂房和烟囱标志物,植入科普教育、商业购物、文创设计等业态,形成集工业遗存保护、创意产业孵化、都市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电厂东入口
电厂西侧
温州市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作为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典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创新性的改造策略,将一座废弃的老旧电厂转变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项目进展显著,二期工程全面提速:目前,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项目一期工程已投用,包括滨水公园、塘河码头等,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2026年5月全面对外开放。
复合空间体系,重构城市文化体验:作为温州新晋城市地标,项目突破传统工业遗产利用的单一模式,构建起集文化体验、商业休闲、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复合空间体系。能源博物馆以数字沙盘再现工业文明进程,文创发布中心为本土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滨水步道与景观运输带形成动静相宜的公共空间网络,使工业遗存真正转化为市民生活场景。
未来影响深远,助力城市复兴发展:项目将持续释放“文化+商业+生态”的叠加效应,在塘河两岸构建承载城市记忆、激发创新活力的文化聚落。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将成为温州城市复兴的生动注脚,推动城市能级提升,展现“塘河夜画”新风貌。
锅炉LED连廊
电厂发布大厅
聚焦经验做法,在实施温州市东屿电厂有机更新项目中,浙大建筑设计院聚焦“温州之光”主题思想,籍九山斗城之势(东屿山)、塘河文化之源(千年文脉)、东屿电厂之电(工业遗存)与温州能源之光所有元素的有机组合构成,形成一条新旧交替、自然递进的故事线。
提出“空间针灸”策略:以最小干预保留结构原真性,通过精准的功能植入激活空间潜能。这种实践不仅为温州打造了一张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文化名片,更为全国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秉持“修旧如旧”核心理念:对发电厂房、锅炉机组等核心工业遗存进行原真性保护,通过艺术化光影处理强化烟囱等标志物的视觉张力,在延续工业文明肌理的同时,植入现代空间叙事语言。这种改造策略既保留了历史记忆的真实性,又以当代审美转译工业美学,为工业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
转换生产遗迹为文化体验载体:能源博物馆内呈现出能源发展脉络,文创发布中心激活文化创新动能,遗留汽罐被改造成沉浸式咖啡空间,运煤通道再造为动态景观装置,成为串联各功能区的视觉主轴,重构了工业记忆路径。
温州市东屿电厂的旧址通过有机更新,不仅激活了城市闲置空间,也为全国工业遗产更新提供了“温州样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