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2:53:00
五一假期来临,跟随大家的出行热情一起高涨还有火热的气温。据中国天气网消息,陕西南部、河南、江南多地气温将创今年以来新高,最高气温大面积超过30℃。其中5月2日,陕西中部和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的部分地区或有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
烈日炎炎下户外活动,糖尿病患者面临双重挑战:高温可能引发脱水,导致血糖波动,而解渴方式不当更会埋下健康隐患。中医认为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与脾的运化功能息息相关,脾不能输精达肺则口渴多饮。高温环境下不当的饮水习惯可能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加剧代谢紊乱。骄阳之下,糖友究竟该如何正确补水?哪些饮品暗藏健康陷阱?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又能碰撞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高温脱水为何让血糖“火上浇油”?
从生理机制看,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血液浓缩,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随之升高,此时即使血糖总量未变,检测结果也可能呈现“假性升高”。更危险的是,脱水会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3. 酮症酸中毒风险:严重脱水可能引发酮体生成,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急性并发症。
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糖友应对高温的第一道防线。但如何选择饮品,却暗藏学问。
冷饮、果汁和啤酒?糖友最好别碰
旅游期间,舟车劳顿,再加上美食的诱惑,许多糖友在高温天下会不自主增加冷饮、果汁等摄入,却不知这些习以为常的解渴方式正在悄然冲击脆弱的血糖防线。
冷饮伤脾,动摇血糖调控根基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糖尿病本质是“脾虚失运”,无法正常转化水谷精微。高温天气下,人们贪恋冷饮解渴,却可能引发三重危机:
1. 脾阳受损:冰冷饮品直中脾胃,损伤阳气,导致运化功能进一步衰退,水湿停滞,加重胰岛素抵抗;
2. 气血凝滞:寒性收引,阻碍气血运行,影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3. 湿浊内生: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与现代医学的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密切相关。
临床常见糖友饮用冷饮后出现腹胀、食欲减退、血糖波动,正是脾阳受遏的典型表现。
果汁的“甜蜜陷阱”:天然≠安全
鲜榨果汁看似健康,实则却暗藏风险:
酒精:增加代谢负担
《千金要方·消渴》篇说:“饮噉无度,咀嚼鲊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干枯,在人何能不渴?”指出喝酒与消渴症有密切联系。如果糖友正在服用胰岛素、磺脲类药物(药品名字带“格列”)的话,喝酒,尤其是空腹饮酒还可能导致低血糖,然而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危害不亚于高血糖,会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药食同源,化身糖友旅途“护身”法宝
漫漫旅途,除了喝水还有什么新选择?当生理渴求与健康需求产生冲突时,糖友亟需一套融合古今智慧的饮品选择——既要化解口舌之欲,更要守护血糖,中医“药食同源”理论给出了重要启示。在此背景下,以药食同源组方为基础研发的饮料逐渐受到关注。但是许多商家在生产此类饮料时只是沿用前人流传下来的配方,缺乏创新性,并且有些配方并没有理论支撑,并未做科学的研究,只是简单的药材组合或概念性添加,效果很难保障。药食同源的物质往往成分复杂,这些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多种作用,如果研发的企业没有技术实力,研发人员缺乏相关医学背景,就很难明确每种成分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难以生产出能够真正发挥功效的产品。而此时具有中医药文化背景的企业就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以以岭健康津力旺饮料为例,该产品是获得蓝帽认证的保健食品,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作为以岭药业旗下子公司,依托于以岭强大的理论、研发、生产以及基地优势,用制药的技术做健康产品,不少消费者反馈这款产品在调节血糖以及减肥控糖方面效果优异。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症,根源在于脾。中医络病理论提出了“从脾论治”解决血糖问题的新观点。基于此,津力旺饮料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和通络养生八字经指导下,组方精选了山药、山楂、乌梅等6种中药材,通过通脾络,运脾津,益气养阴,进而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组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不仅如此,津力旺饮料组方中的乌梅、山楂等自带酸甜滋味,满足口感需求的同时,不含糖且能调节血糖。罐装的设计,即开即饮,方便旅途随身携带。
糖友饮水指南:小细节事关大健康
除了上述说的这些,糖友们还要注意,喝水其实也有诀窍:
五一出行,糖友们需树立“主动健康管理”意识。及时补水,避开冷饮、果汁等解渴误区,不仅能欢度假期,更能为长期血糖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