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民热评:让恶意营销离短视频更远一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1:23:00    

思 睿

有的人套上白色衣服就假装医生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暗中安利产品;有的视频作秀、卖惨,甚至假借助农、扶贫名义,实则都是为了卖货;有的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事件,制造社会焦虑,挑动群体对立;还有不少内容充斥着标题党、假画面,甚至借助AI来生产散播虚假消息,只为博眼球、吸流量……经常刷短视频的你,是不是也难免遇到上述内容?

近年来,短视频领域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问题频发,不仅损害用户权益,更侵蚀社会信任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此类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正是精准回应行业积弊,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治理举措。

抓住重点,才能有的放矢。本想看短视频“种草”,结果却可能是 “踩坑”;内容良莠不齐,家长不敢更不想让青少年观看;本想快乐“冲浪”,却反复遭遇低俗、“软色情”内容轰炸……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非一日之寒,各类反弹反复、隐形变异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能改善用户体验、维护网民权益的切入点。抓住“七寸”,持续督导、一抓到底,能够更好见实效、惠民生。

压实责任,便于提质增效。随着技术日益迭代,尤其是AI工具的引入,制作、传播短视频成本低、门槛低,对于治理增加了难度和挑战。但无论何种内容,都要通过平台的出口,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压实平台责任,更有效也更长效。用好导向指挥棒,用足算法工具箱,畅通举报全通道,才能让短视频治理更精准、更有效。

重拳出击,方可破除积弊。虚假摆拍、恶意营销的短视频,不仅没价值,还容易引发社会负面情绪。要治理,离不开鲜明态度、有力行动;既需要正面引导,也离不开铁腕治理。抓住明确的、曝光典型的、从严处罚处置,尤其是斩断“香饽饽”、断绝“生意经”,自然能形成有力震慑,也能让从业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进而促使整个行业形成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良性机制。

从这个意义而言,整治乱象不仅是清除积弊的“手术刀”,更是重塑行业价值的“指南针”。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40亿人,使用率达93.8%,覆盖超九成网民。用户规模大、情况复杂多变,呼唤治理的优化脚步不断跟上。让流量更有质量,让网络更加清朗,才能让短视频真正成为传播文明、服务社会的数字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