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专栏丨当战火灼烧文明的年轮——伊拉克古遗址随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5:14:00    

新华社巴格达4月5日电 题:当战火灼烧文明的年轮——伊拉克古遗址随想

新华社记者段敏夫

幼发拉底河畔的风,裹着细沙,掠过面颊。站在巴比伦古城遗址的断壁前,凝视着残破的甬道,我陷入沉思。遗址管理员对我说,这条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甬道,在被美军装甲车碾碎前,通向新巴比伦王国最恢宏的城门。

伊拉克所处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奔流不息,在人类历史的穹顶之下见证王朝更迭和文明兴衰。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笔力千钧,记录着两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亚述帝国时期的人首兽身带翼神像庄严矗立,守护着亚述文明的火种;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空中花园巍峨耸立,奇花异草和彩狮高墙相映成趣,构筑起巴比伦文明建筑与美学的巅峰。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罗伯逊在《辉煌与苦难:伊拉克6000年》一书中写道,有史以来,伊拉克一直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它地处东西方往来的重要贸易路线,成为西亚与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中心,吸引了国际商业所带来的巨大财富,也吸引了无数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前往。到了现代,伊拉克又被发现位于世界上最有利可图的商品——石油的中心地带。

2003年3月,伊拉克战火四起,灼烧着文明的年轮。美军攻陷巴格达,占领期间无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规定,致使伊拉克博物馆惨遭洗劫,至少1.5万件登记在册的珍贵文物流失,伊境内多所博物馆与重要考古遗址也遭劫掠,文物损毁和流失情况难以统计。攻占巴比伦省后,美军在巴比伦古城遗址周边设立军事设施,施工时打碎并随意抛洒陶器等文物,用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搭建掩体,军事基地侵入古城内城墙达150公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报告指出,美军在占领期间对古城遗址造成了极大破坏。

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巴比伦王朝仅剩一人多高的残垣断壁和瓦砾陶片,昔日空中花园的惊艳华丽无处寻觅,巴比伦雄狮石雕的面容残缺不全,沉寂于古城一隅。“战争给古城遗址造成的破坏不可估量,伊拉克也因此错过了保护巴比伦文明的最佳时期,空中花园可能将永远沉睡在文字记载和人们的想象之中。”作为那场战争的亲历者,遗址管理员萨拉赫·穆斯塔法言语间满是无奈。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古迹遭受破坏的悲剧却一再上演。2011年,美军仓促撤离伊拉克,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机在伊攻城略地。尼姆鲁德曾是亚述帝国重要都城,亚述神话中守护神“拉马苏”的雕像曾矗立在宫殿入口。极端组织的铲车开进尼姆鲁德遗址时,十吨重的 “拉马苏”神像轰然倒塌,播撒“祝福之水”的带翼神像浮雕裂为数块。那些被砸毁的浮雕碎片,如同被拆散的文明基因,永远失去了重组的可能。“这是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浩劫。”尼尼微省文物局局长鲁维德说。

世界文明本应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但随着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巴米扬大佛轰然倒下,伊拉克博物馆惨遭洗劫,阿勒颇古城日渐凋敝……人类文明的印记被一次次破坏。硝烟终会散去,文明的创伤何时才能愈合?

尼姆鲁德的废墟之上,乱石嶙峋,这是历史的叹息。文明的存续不仅依赖于文物和古迹,更依赖于人类共同的珍视和守护。

战火与硝烟之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期盼一个新的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