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川企大调研·民企有π⑦丨机器人焊工:“钢铁缝纫术”的智能跃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7:01:00    

工作人员对焊接机器人进行调试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文 李强/图

提到焊接,你是否会联想到在焊花飞溅中,工人裹着厚重防护服劳作的传统场景?

而记者近日在一家现代智能工厂里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智能焊接机器人自由走位,机械臂精准舞动,不惧四溅的焊花干扰视线,它们通过精密编程与先进传感技术,对焊接轨迹和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工人仅需在手持操控台上轻点指令,就能同时督导4台焊接机器人,完成复杂工序。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里,焊工位列2022年全国短缺职业第10位,需求年增速达3%。加上近年新能源汽车、氢能源储罐等新兴产业爆发,以及焊接技能传承断档风险,立鼎产业研究网《2024年焊接行业人才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焊工需求缺口达349万人。

人才缺口提示着产业蓝海的机遇。

在成都市彭州市航空动力产业园区,就有这样一家企业,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注入焊接,这项“钢铁缝纫术”告别粗重印象,焊枪也有了工业智能化的表达。

这家名为仁新机器人的企业,如何精确瞄准赛道?又走过怎样的历程?

01

看技术成果

植入AI“大脑”,焊接机器人会看会做会思考

走进仁新机器人的生产车间,巨型钢条碰撞的“咚咚”声直击心脏,空气里弥散着金属的味道。在固定区域,20多台AI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接受调试。周围还有10余位参观、考察的客户。

对于入厂考察,仁新机器人公司生产部负责人黎倩习以为常,“高峰时期,每天要接待考察团超50人。”黎倩介绍,吸引客户和同类企业前来观摩学习的,正是这些“聪明”的焊接机器人。

传统焊接机器人,严重依赖预设程序,每个焊缝需要操作员观察、思考,然后凭经验设置参数,机器人根据固定路线机械式焊接。若是遇到复杂的异形工件,还得重新示教编程,机器人再根据设定的程序作业。“简单来说,就是操作员总指挥,重复下达清晰、严密的指令,机械是‘马前卒’,负责完成任务。”黎倩解释。

展示的AI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

而仁新的AI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被植入AI“大脑”,它自己会看会做会思考。据悉,最新一代仁新焊接机器人融合AI、3D视觉与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自主导航技术,拥有自主感知、决策能力,在复杂异形工件上可以免示教免编程自主焊接。

华夏碧水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环保领域17年,其核心环保设备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复杂繁琐,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焊接工作。特别是波折部位、双曲面、仓锥形工件等,是令焊接老师傅都头疼的麻烦。如何快速高效且规模化完成焊接环节?华夏碧水一直在寻找突破。

今年初,华夏碧水向仁新发来邀请。双方根据需求逐一核对,经检测验证,AI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得到华夏碧水技术负责人周东博认可:机器人“瞄一眼”就能精准匹配复杂轨迹,还能边走边焊。焊缝一次合格率大幅提升,焊接效率提升3倍,让非标件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黎倩表示,仁新AI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技术已达八年工作经验高级焊工水平,智能程度进化到L3级,可自主执行焊接任务,只需操作员监督或处理异常。“正加速迈向L4级,届时焊接机器人在绝大多数场景下实现完全自主、精准高效的焊接操作,无需人工干预。”

AI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在焊接测试

02

看企业发展

二十年伏笔,创新创业经历“三生三世”

一家企业从初创到营收上亿元,最快需要多久?仁新机器人的答案是2年;一项技术发展,适应现代智能制造需求,需要多长时间积累?答案则是超20年。仁新机器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生三世”。

作为公司首席技术官的潇聃,是四川本地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后赴日深造并在华为任职,牵头研发工业自动化控制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研发经验。

21世纪初,潇聃创建了一家机电公司,焊接机器人是主打产品之一,并与世界顶尖机器人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016年,国内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机器人市场需求结构变化,这家机电公司在国内外企业多重“围攻”下被收购。

在此之后,身负众多技术专利的潇聃再出发,成立尚扬机电。不同于以往,这一次,尚扬机电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柔性化加工技术,涵盖焊接、切割、喷涂等高精度场景,特别是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强化技术输出能力。

2022年11月18日,仁新集团强势助力,收购尚扬机电全部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整合核心团队,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潇聃负责技术,凭借在移动机器人控制、视觉技术领域深厚积淀,他主导核心软件算法研发,开发出多款AI具身智能机器人焊机产品,以及智能无人生产线。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MBA(工商管理硕士),且连续成功创业的胡豪杰出任公司执行总裁。

为什么会将焊机与AI结合?

“是发展的必然。”就在仁新机器人公司成立后的12天,ChatGPT横空出世。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行业开始刮起人工智能旋风。彼时,胡豪杰敏锐捕捉到机遇,“AI+必是趋势。”瞄准焊接细分领域,公司开启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之路。

凭借在行业20多年的技术积累,潇聃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三维视觉引导、机器学习等难题。特别是创建了大模型私有数据库,堪称焊接机器人的“特训营”,将原本工业领域非智能木讷的机械臂,蜕变为会看会做会思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目前,仁新AI具身智能机器人共有四大系列30余款,售价在20万元至120万元不等,年销量超200台,2024年企业营收破亿。

凭借过硬的实力,2年多时间,仁新机器人公司从初创企业发展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与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包括中石油、中核、中铁、中车、中水电等央企国企。

考察人员上手尝试操作

03

看未来出路

未饱和先出海,用技术壁垒“对冲”贸易风险

一般来说,当国内市场成熟或饱和,企业为寻求新增长点,会转向海外市场。今年以来,仁新机器人进军石油管道、船舶重工等高价值领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本是一鼓作气加速“冲刺”,仁新机器人却开始全球化战略布局,成立北美、新加坡分公司。

为何在早期就将目标转向海外?

“快人一步。”作为公司董事,肖依林有多年海外留学生活经验,深知海外市场同样面临焊工缺口问题。“国外焊工人力成本非常高。”肖依林举例,在北美市场,成熟焊工每年成本支出超20万美元,且一“工”难求,机械替代成为不少制造企业的首选。

而借助国内制造业领先全球的经验积累,以及极高的具身智能技术成熟度,仁新的机器人在国外市场拥有较大的竞争力。“抢先布局,才能赢得先机。”肖依林表示,“目前仁新产品复购率超85%。”

近日,美国“关税大棒”引发贸易动荡,北美又是仁新机器人的重要市场之一。与其他外贸企业家忧心忡忡态势不同,胡豪杰秉持乐观,直言“对我们影响不大。”

究其缘由,他表示,一方面,仁新集团石英石业务在北美、日韩、东南亚都有成熟的生产布局,背靠大树好乘凉,仁新机器人将复用集团的成熟海外渠道资源,布局全球研发及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仁新机器人产品凭借高品质,海外销售每台均价为50万美元,在不提高单价基础上,利润空间也能容纳关税增长。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胡豪杰也有了清晰的规划,“市场拓展和技术迭代‘两手抓’。”

技术上,将加大软硬件研发投入,争取在明年,让焊接机器人达到L5级,具备较强的多模态智能感知、自主认知决策、精准运动控制能力,焊接技能上具备完全替代两名资深焊工的能力。

企业发展中,保持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逾100%态势,将海外市场开拓至国内市场同等规模,力争在2027年完成上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