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30 09:07:49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遗留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从中华传统石雕、壁画和陶俑等传统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形式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间美术的痕迹。民画、年画等与之相适应的美术作品也随之出现,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大众的身份识别的艺术形式,逐渐向大众普及。
(一)民俗美术是一种具有感情和人本色彩的民族文化和艺术
它的特性是:
乡土特征及气息特点,民间美术来自民间,是中国各地及各民族的主要美术艺术形式。
种类和表现形式繁多,民间美术的发展和形成,只是民间美术的一个总称。如剪纸、木版、壁画、刺绣等,它们都是民间艺术数百种艺术形式的典型。
民间美术内容多为民众对人生和前途的憧憬,是一种对心灵的向往和寄托。
(二)民间美术在现实中的作用
在当代学校美术教育中,将民间美术作为美术概念与创造的重要地位。从美术观念来看,民间美术源于现实,具有一种纯净的气息。
在艺术表达上,民间美术注重材料与科技相融合,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其材料与工艺,是为了迎合当代审美需要而为之。
民间美术与当代美术是互相依赖的,而民间美术则是一种具有地方特征的地方艺术,它是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是人们日常生活景象和人物的反映。民族美术因其形态简单、色彩鲜艳、搭配夸张而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我国民间美术有着悠久且长远的历史传统,而民族美术则是其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作尚处于摸索期,要提高艺术的美学品位,就需要汲取民间艺术的养分。还有很多的路需要走。
例如,借鉴我国民间美术图样,观察了解民间常用的色彩、纹样,结合现代艺术元素,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气息又具有当代艺术风格的作品。中国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金镶玉”金牌,其图案为民间盘龙图案,与翡翠材质搭配,与金镶玉等材质相融,融入现代美术,展现出了独特的国家风韵。
(一)把形体上的表现与艺术设计结合,使得它更具形象化和艺术化
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这种表现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形象、风格和情感的象征。
将民族艺术的符号引入设计的日常教学种,既可以与当代艺术设计、技巧、材料工艺相结合,又能突出艺术设计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有效地丰富艺术设计形式和艺术感觉,达到艺术设计艺术的升华。
以凤、鱼、涡为代表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和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将民族美术的典型符号引进到艺术设计的课堂中,不仅能使艺术的造型方式得到革新,而且还能使艺术的形式与材料更加丰富。
同时,通过使用象征和国家象征来引起受众的心理反应,进而提升艺术创作的品质和水平。
将色彩系统引入美术设计教学,使美术设计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色彩也更加鲜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色彩体系。通过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形式的深入还原,可以构成和谐独特的色彩结构。
同时,通过色彩结构将民间美术特有的情感传递给人们,从而达到情感传递的效果。因此,将民间美术色彩体系融入艺术设计教育中,深入挖掘民间美术常用色彩结构,运用这些色彩结构创新艺术设计色彩搭配形式,既能突出中国特色,又极具现代美感,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美感。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引进民族美术教育的资源,对其进行改革,是确保其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要想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就需要发掘和运用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首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美术设计教学应该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对美术设计课程的研究,可以为美术设计课程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美术设计课的设计要把现代科技运用到美术设计的教学中去,把它运用到形式内容、色彩搭配和设计观念上去。艺术设计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非凡的意义。
其次,在艺术设计课中引入民俗美术的因素,使美术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所以,对民间美术进行深入的剖析与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把不同民族艺术的不同要素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起来,能提高同学们对艺术文化和美学的理解。
教师应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民间美术所蕴涵的“天人合一”、“生命意识”。此外,老师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民间美术来给学生上课,使他们对其中的内容充分了解。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课堂教学的优势,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如能整理、整合民间美术资料,制作成视频、音频资料供学生观看、学习。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民间美术主题的设计竞赛,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设计理念、色彩搭配等内容。
(二)将民族美术的精髓与艺术设计教学结合起来,使之得以延续
民间美术既有实用的意义,又有审美的意义,它包含了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保设计三个层次,符合设计教学的需要。民俗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发祥地,我们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都源于民间艺术。
到皮影、民瓷等,都是民艺发展而来,具有浓厚的民风。美术与民间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承担着继承和创新的任务,要想在艺术设计中获得继承和创新,就需要抓住机会,将其精华与艺术设计结合起来。
首先,教师要明确艺术设计教育的民族性,要注重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趋向。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作品才能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魅力。
因此,要加强了解中国民俗艺术,加强当地美术设计的教育,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实地体验,了解当地的服饰、装饰品、民俗风情、节令纪念、喜庆宴席等民俗活动,从中汲取民俗文化,获得更多民俗艺术的灵感。
其次,要注重对现代艺术的运用。在设计教学中,结合民族美术的设计元素和设计技巧,让学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民族美术设计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标识设计环节,加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元素;在图形设计环节,加入传统民间纹样和工艺制作方法。
它不仅能充实美术设计教学的内涵,还能使民族美术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还能通过传统的符号表现出某种意境、情感和思想。
同时,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教学,对民族美术的传统要素进行改造与革新,并将其与当代艺术的设计思想结合起来,让其具备民族艺术的精神与精髓,同时也能反映出当代艺术的设计思想。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学生在文化认同、自信心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以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艺术为主题,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展示民间美术创作风格,使学生体会到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积极汲取文化养分,形成深刻的自我认知。
积极参与本土文化的传播,把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元素运用到艺术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民族美术与当代的美术创作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传统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都有很大的差别,但由于缺少对这两个问题的关注,使其在课程中表现出单一的特征。
在实践中,必须注重艺术设计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充实和充实民间美术的教学。在民族艺术课程的选材上,应注意培养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将中国的传统和国家的精神融入到民间艺术的教育之中,发掘其创造的意蕴和美学意义;
通过对民间美术、美术、美术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交流,提升大学生的美术素养。在中展现民族美术的创作方式,让学员感受到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主动吸收文化营养,从而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民族的传统和传统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