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福建建阳市 :宋徽宗最喜爱的茶器,曾失传600年,如今仍未过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8:42:10    



-建盏-

瓷坛明珠

茶器中令人仰止的高峰


闽北地区土地上的高铁粘土,寄托着建阳人对于建盏的执念。

by 国际在线

土生土长的建阳人,在做建盏这件事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等13道繁杂的工序承包了他们的一天,出窑后的建盏,经过检验合格后,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其他事情可以马虎,但唯独在做建盏这件事上,建阳人总有着自己的坚持。



建阳建盏是真的不错啊!于是,在建阳人的认真下,建阳建盏获得了大众的肯定。

古装连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一句台词评价建阳建盏,“多好的茶盏啊,建阳过来不容易呢!”;茶道爱好者拿珍藏的建盏来招待贵客;文人经常以盏会友;更有民间评价,不是建阳的建盏都不能称之为建盏。


建阳建盏果真这么好吗?建阳建盏为何有如此盛名?这样说来,确实需要好好唠一唠了。


//////////

建阳建盏,来自千年前的延续

建阳,地处福建省南平市,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除却又名潭城外,建盏也是建阳的代名词。


建阳人与建盏的缘分,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宋朝时期,建窑始生产建盏。

得益于境内得天独厚的条件,建阳人在制作建盏时,选取了当地富含铜、铅、铁等矿物元素的土,作为建盏烧制的天然原料。独特的瓷泥和釉料,使得神奇绚丽的斑纹绽放于建盏之上。

by 建阳微时代

宋朝时期,斗茶之风盛行。上起皇帝,下至百姓,皆沉醉于斗茶,不断提升斗茶能力。作为茶具的建盏,自然而然也因此走向兴盛。



所谓斗茶,就是比赛茶的优劣,先看汤色,再看汤花。而点茶,即用点水的方式冲茶,然后趁热饮用。与唐代的煮茶和现代的泡茶不同的是,点茶需将茶叶碾成碎末,点水时不能破坏茶面,一边点水还要一边用茶筅搅拌茶汤,使之泛起汤花。


北宋时,精于茶事的宋徽宗赵佶对此也颇有心得体会,著书《大观茶论》,被称为茶道界的圣经。他那用惯各种奇珍异宝茶具的习惯也被建盏改变,并在书中表达对建盏的热爱: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当年的建盏,不仅是皇家贡品,还获得了不少文人雅士的认可,皆有诗词称赞。“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兔毫斑“、”送风鸣雷兔毫霜“、”兔毫瓯心雪作泓“等等。

还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使海外,到达日本、伊朗、埃及等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受到当地上层贵族的追捧,一时之间享誉海外。


日本是最早意识到建盏魅力的国家。早在13世纪,日本僧侣来到浙江临安天目山径山寺学佛,回国时就带回了一批黑釉茶碗,即建盏。因为当时日本的茶碗出自天目山,所以日本僧侣称之为“天目碗”或“天目瓷”。此后,“天目瓷”逐渐演变为日本人对建盏的统称。随着中国茶道在日本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建盏市场在日本的不断扩大,建盏逐渐受到日本各界的青睐,并在此后一直被视为茶具中的瑰宝而珍藏。


但是,这些只是建阳建盏历史上的辉煌,与如今的建阳建盏,没有什么关系。

到了明朝时期,茶叶要求废团改散,斗茶、点茶的风气逐渐消退。而建盏在经历了两宋的繁华之后,也开始慢慢走向衰落。

by 网络

建盏的制作技艺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被慢慢遗失。这一失传,就是600余年。


//////////

建盏,建阳大地上五彩的光


如今的建阳建盏制作技艺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厦门大学、福建博物馆、建阳县文化馆联合对建窑遗址进行考古挖掘。随着考古挖掘的进行,遗失在历史洪流中的建盏烧制技艺被重新找回,建盏复兴之路开始起航。


但因为遗失的时间实在太久远,复兴之路总有些坎坷。

1979年,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轻工所、建阳瓷厂联合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在1981年研制出仿宋兔毫盏。

在一次次烧制中,仿宋油滴盏、鹧鸪斑盏也相继出炉,随着技艺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才有了如今的建阳建盏。


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才形成了建盏固定的13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艺人用进十分的心思。建盏的制坯成型,需要手工拉坯成型,无法假手于机器。用双手将泥拉成器坯,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在准确适度的内外两个力的调合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型。整个过程必须要成足在胸,一气呵成。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是人们给予建盏的评价。兔毫、油滴、曜变、乌金、鹧鸪斑、珍珠斑则成为建盏常见的斑纹。


这并不夸张,建盏的特点在于釉色的千变万化。每一只建盏的斑纹都是在窑内天然形成,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窑内高温焙烧,通过火的艺术,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在焙烧的过程中,结晶釉在窑炉中高温易变,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的,又具有美丽斑纹的建盏是难上加难。


但烧制出的好建盏会泛发出蓝色,银色,金色等效果,在光下或者装进茶水后,反射出不同的光芒。精致的建盏中散发着茶的清香,喝在嘴里,自带回甘。

总之,在建阳人的眼里,建盏可以反复制作,但有瑕疵的建盏,是绝对不会拿出手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百年历史传承和繁杂工序所带来的精品偏见,建盏的好处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

建盏的胎釉中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钙等化学成分,使用过程中能不断的释放二价铁离子,为人体吸收后,能有效预防贫血、高血压。

如此“优秀”的建盏,在经过600多年的中断后,重新出现中华大地上,离不开建阳人的努力和传承。


//////////

建盏和建阳,紧密相连


建阳建盏,每当提及建盏,人们总是毫不犹豫将四字相连。

在建阳人的努力下,建阳建盏不会再失传了。


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建盏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的建阳作为“中国建窑建盏之都”,每年的产品都远销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一批考生参加建盏制作技艺的技能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南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会将《建盏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颁发给他们。


发展中的建阳,更不乏苦研曜变建盏烧制技艺的匠人。

吴周福作为南平市建阳区第三批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就受到建盏文化的熏陶,自此从事建盏研究收藏多年。

“烧制曜变建盏要不怕失败,唯有执着探索,才能获得成功。”他说。


地处武夷山南麓的建阳,也是当之无愧的茶乡。在当地,用建盏喝茶,可以说是每个建阳人的标配。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红砂岩和页岩组成的酸性土,有机质含量高,原始森林的荫蔽成全了茶树的耐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的温度更为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建阳人爱的,是自家的茶。优质土壤种出来的茶叶,再加上用心烧制出来的茶盏,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于是,茶、茶具都成为建阳人对建盏割舍不断的情愫之一。


匠人们的坚持、新一辈的学习,再加上当今人对建盏喝茶喜爱的“加持”,建阳建盏,相信未来一定能回到宋朝时的风靡全国的繁荣景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