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10:38:31
谈起艺术,总觉得他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仿佛远隔着柴米油盐的生活,是另一个平行的世界。
当我踏入一间艺术作品的展览大厅,看着那些难以理解的题材,听着身边人言必这个流派,那个主义;心里除了一阵云山雾绕外,还要小心翼翼地避免露怯。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也许这篇西方艺术史的流水账,能帮助你在下一次看展时,增加些许知识与自信。
原始时期
西班牙北部境内的阿尔塔米拉洞窟,被发现有上万年前的洞窟壁画。人类的祖先最开始使用矿石、碳灰和泥土,掺杂着动物的脂肪和鲜血调和出颜色进行涂画。
涂画的内容大多是动物题材。
远古时期的人相信,我画下了你,就会占有你;我伤害了你的画像,也就间接伤害了你本人。这种思维现在也还在,比如《还珠格格》里的荣嬷嬷扎小人。这是一种典型的原始思维,即“交感思维”。
另一种观点是“巫术说”。旧石器的人类虽然已经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打磨石器来捕猎。但面对凶猛的动物,并不轻松。为了给自己壮胆和更自信,会画下这些动物,在画里战胜战胜他们,用意念战胜它们。这个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
图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图 受伤的野牛
西方的两大文明
希腊文明
希腊神话简单说就是“神的起源、王位争夺、宙斯的情史”这三个部分。
Long long ago,宇宙漆黑、空洞,世界一片混沌。世界上第一个神----大地之母盖亚出现,无性繁殖出三个神:海洋之神、天空之神和山脉之神。
盖亚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生了六男六女。因为乌拉诺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并把他们投入暗无天日的深渊中。生气的盖亚,便指示小儿子克洛诺斯割掉了乌拉诺斯的“小弟弟”。被丢到大海中的“小弟弟”,和海水的泡沫融合,在浪花中诞生了女神维纳斯。呃呃~我们的女神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诞生。
图 维纳斯的诞生
克洛诺斯干掉了父亲兼哥哥后,顺势坐上了神界的王位。但他毕竟做了亏心事,时刻担心遭到报应,就决定吃掉自己的孩子。他的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把最后一个孩子调包成石头。这个侥幸活下来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天神 ——宙斯。
风流的宙斯,日后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希伯来文明
《圣经》就是一个“人与神(即上帝)不断约定”的故事。主要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旧约讲述了神和人类的七个约定。
伊甸之约: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规定二人不要吃禁果。
亚当之约:二人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上帝在惩罚人类的同时,也答应女人的后裔会成为人类的救赎者。
诺亚之约:离开伊甸园以后,亚当和夏娃生了两个儿子,但哥哥出于嫉妒杀死了弟弟。失望的上帝认为之前的惩罚没有效果,对人类很失望,决定用洪水冲走世界。但它的悲悯之心决定,在人类中找一个合适的人,让他造一艘诺亚方舟载着成双成对的动物逃生。
亚伯拉罕之约:神意识到,即使当初和他约定的人是可靠守信的,也无法保证他的后代不犯错。于是采用代理人管理模式:从众人中挑选最忠诚的人,如果做的好,就可以当万国之王。第一个代理人叫亚伯拉罕。
摩西之约:亚伯拉罕之后的第二个代理人叫摩西。摩西遵照神的旨意,带着子民回到祖先亚伯拉罕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在沿途,神还传授了十条戒令,称为“摩西十诫”,它也成为后来西方道德观的核心。后面也会提到几次。
巴勒斯坦之约:摩西死后,人们慢慢回到了巴勒斯坦。
大卫之约:大卫统一了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犹太王国。
后来,好好的大卫不知道哪根筋抽抽了,做出了一些毁约的事情。上帝意识到代理人也会犯错,于是将之前的六个约定全部取消,派自己的儿子耶稣降临人间。
从此,“新约”时代到来。
以神的儿子耶稣出生的时间为界限,开始了人类的新纪元。在《新约》中耶稣受尽了磨难,他这是在为人类伊甸之约的毁约行为而赎罪,只有信奉耶稣,信奉神,人的罪过才能得到宽恕。
“摩西十诫”分别是:
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为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诫,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作;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诫,不可杀人。
第七诫,不可奸淫。
第八诫,不可偷盗。
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生与死
世界从哪里来?
中华文明:盘古开天地。
希腊文明:世界上第一个神盖亚创造了世界。
希伯来文明:《旧约》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从三大文明的描述中,总结概括一下,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世界忽然就有了。
我们从哪里来?
中华文明:女娲捏土造人。
希腊文明:普罗米修斯将泥土用河水沾湿,捏出人。
希伯来文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捏出人。
大家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人都是从泥巴中来。也的确,人如果挺久不洗澡,一搓准一身渍泥儿。
我们到哪里去?
这个大家伙没有异议,答案只有一个:死。
古埃及时期
从南至北贯穿埃及的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之河,也被称为古埃及的赠礼。但是这条生命之河,每年都会泛滥一次,对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洪水退去,又会给人们留下最肥沃的土地。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也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改变,认为生命也会像这周而复始的洪水一样,可以死后复生。
为了稳固与永恒,建造了地基宽大的金字塔;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回归肉体,会把人捆成木乃伊。
在作画时,力图保存最有辨识度的部分,比如人的眼睛,脸的侧面;不要求景深,不考虑空间布局,只要求画得完整;通过人物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来区分社会地位。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以后的“死而复生”。
图 金字塔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人在雕刻时会遵照一个比例关系,比如《米洛斯的维纳斯》,也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断臂维纳斯”。如果以肚脐为分隔点,上下身比例几乎和0.618的“黄金比例”一样,头和身体的关系约是1:8,妥妥的模特身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完美。
另一方面,古希腊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伴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的供给是个问题。只能利用自身的港口优势进行海外贸易,期间也会依靠武力掠夺。这种生存方式,决定了对美的认知,就是更加男性化,更加倾向于对力量的崇拜。
这时,我们再看“断臂的维纳斯”,就能理解为什么要把女性的身体,也雕刻的那么有肌肉感。
图 断臂的维纳斯
古罗马时期
艺术表现上,强大的古罗马逐渐替代了古希腊,在罗马帝国兴盛的180年里,统治者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就是宏大且使用。当国家稳定强盛的时候,艺术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统治阶层服务。在建筑上要体现权力和财富,要极尽华丽。
图 万神庙穹顶
中世纪
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持续了近千年,因为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把信仰寄托于宗教,认为信奉基督耶稣,在死后灵魂将得到永生。
教会为了传教,为了让绝大多数不识字的受众能够了解教义,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绘画。
所以这个时期的绘画,人物样貌会比较雷同,表情和动作也比较呆板。摩西十诫中也有提到,不允许偶像崇拜,所以在绘画中,对于神的形象只能用心去感受,而不能明确的画出来。此时绘画的重点是故事的表达,而不是艺术本身。
图 面包和鱼的奇迹
文艺复兴
一个打破中世纪古板的人------乔托
因为喜欢观察自然,希望把眼中看到的真实,立体的表达出来。他使用“短缩法”,营造出空间层次感。不仅如此,更大的突破在于,在他的画中人物终于有了生动的表情。
从这里开始,中世纪的黑暗里,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图 哀悼基督
作画像数学一样严谨------达芬奇
达芬奇最为人熟知的大型画作应该是《最后的晚餐》。
在这幅画作中,达芬奇运用了平行透视的构图技巧。将多条透视线集中在耶稣头上。使得神态平和的耶稣依然占据着画面的C位。每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以及位置,都有着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一眼望去,就像是在看一场正在上演的默剧。
图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官方认证的对手------米开朗基罗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米开朗基罗,自从13岁遇到伯乐洛伦佐后,便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
不到23岁,完成了成名作《哀悼基督》,被评价为拔高了“艺术”高度的雕塑;随后的雕像大卫,更是被评价“一旦看过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你就不再需要去看其他任何雕塑家(不管是在世还是已故)的任何作品。”;最令人惊叹的还要属西斯廷礼拜教堂中的天顶画,面积达500平米,超过3000个人物的史诗巨作。
图 哀悼基督
图 西斯廷教堂
你美的像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拉斐尔
拉斐尔的圣母形象就像手机行业的苹果,已经成为这一形象的标杆。以至于,在夸一个人美丽时,会说“你美的像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在他的画里,会经常通过三角形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摆脱呆板,变得更有条序。比如下面的《雅典学派》,利用中间的大三角和两侧的两个小三角,使得众多人物井然有序,没有丝毫的凌乱。而且很好的利用了景深,体现出大厅的宽度和纵深感。当然,拉斐尔也不忘夹带私货,把自己也画在人群中,偷偷的漏了一小脸。
图 雅典学派
文艺复兴背后的“没底气家族”------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的发家,最开始起于放高利贷。但是摩西十诫中有规定,放高利贷的人死后会下地狱。于是,在自己家族的财富通过银行洗白,家族声誉变好之后,开始希望向神忏悔,以表达自己的诚心悔意。
主要的行动,就是赞助艺术家为教堂画画,修盖教堂。
赞助的第一位艺术家马萨乔,使其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奠基人。
他赞助完成了圣母百花大教堂。参与该项目的建筑设计师鲁内来斯基,后来成为西方近代建筑学的鼻祖。
到了孙子洛伦佐时期,赞助了艺术史上大名鼎鼎的波提切利、达·芬奇、委罗基奥、米开朗基罗等人的艺术创作。
这个时期的创作主题,基本围绕《希腊神话》和《圣经》展开。但是因为拿了金主爸爸的赞助,所以多少也会有点“走样”,比如把金主的情人,或者弟弟之类的亲属形象,带到艺术创作中。
美第奇家族最初是希望用回馈教会的方式,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但在这段星光璀璨的文艺复兴时期,所资助的这些大牌艺术家,创作了大量艺术精品,很多被保留到了现在,成为留世的经典。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种永生吧。
图 美第奇家族成员
逼真的现实感和戏剧的故事性------巴洛克
教堂的富丽堂皇,不仅体现着教会的权力与财富,也在暗示着教众,加入教会,会有好的生活,前途一片光明。这段时期的艺术作品,一改之前教会绘画中的呆板,加入了更多的动感意味。
图 特蕾莎的沉迷
特蕾莎表情放松且沉醉,衣服灵动的褶皱,在小天使的衬托下,仿佛浮在空中;背后一排排的黄铜管,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到雕塑上,更衬托出一种如梦境般的空间感。
基于古典美之上的创新------新古典主义
它是诞生于18世纪的法国,提倡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美的新画派。
典型人物大卫和安格尔。
在安格尔的《大宫女》中,裸体更含蓄,更美,让人联想不到情色。更多的是对人体美的欣赏,也感受不到明显的笔触。他没有按照古典画法,严格的按照比例,而是明显的延长了腰线。这也说明安格尔并满足做一个工匠,而是在传承古典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
图 大宫女 【因为头条审核的原因,不让放太bl的图片;好吧,我放一个头条的图片链接。】
对理性的反思------浪漫主义
在之前的艺术创作中,会一直保持严谨的构图,遵照严格的比例关系,还会小心翼翼的造型;作为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人类,除了表现理性的一面,就没有别的了吗?
这种反思带来了一种极具诗意的表达----浪漫主义。艺术家们通过描绘令人热血沸腾和波澜壮阔的场面,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理想。
图 自由引导人民
深沉质朴关注平凡------现实主义
在经历了对统治者的歌颂、对宗教的信仰、对人体的迷恋、对心中烂漫理想的抒发后,艺术家们又开始寻找新的主题。是的,在丰富的生活中,一定还有许多没有涉及的人和物,也许他们卑微,也许他们渺小,但是他们一样值得被表现,被欣赏。
这时库尔贝站了出来,他说:“我不会画天使,我根本没见过她。”
图 碎石工
请让我自由的捕捉色彩------印象派
19世纪中后期,一群年轻人以“无名画家”的身份,在巴黎开办了一场简陋的画展,展出的作品是一些户外写生。这些在画布上,看似乱涂乱画的风格,被主流艺术圈骂个半死。然而,这些并不能阻止一个伟大艺术流派的诞生。
图 日出印象
丢掉了传统的绘画手段:线条和轮廓。那在画布上该如何表现呢?莫奈给出的答案是“颜色”。
比丑,没有比我更丑-------后印象派
绘画的艺术之路,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技法,在不断的立与破间不断的演进。在行进到印象派后,前方的路该走向哪里?每一种规则,总有打破它的人。这一次打开这个潘多拉宝盒的又会是谁呢?
人类绘画从最开始的平面,单一色彩;从完美比例的身形和细腻的肌肤;到平面上各种腾挪躲闪的技巧;从2d的平面到3d的立体;从丰富动人的表情和肢体到朦朦胧胧的模糊;这一路走来,每一段路都走的很美。
但如今,当审美疲劳出现时,审丑就该出场了。这个时候毕加索来了,他不仅把画面从3d重又拉回到2d,还把以前的清晰和‘像’,打的粉碎,再有心机的拼接好,让你感受到审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图 格尔尼卡
我只为自己代言------表现主义
进入20世纪,画的‘像’早已不是首要任务,在画中融入更多的表达,成为主要的方向。
比如这位画比人出名的蒙克。
图 呐喊
从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夹杂着恐惧、惊悚和悲凉的呼喊。不禁使人思考,这是谁?他看到了什么?呐喊前又经历了什么?
蒙克的母亲和姐姐在他童年时因为肺结核病故。这幅画就是孟克在照顾被病痛折磨的姐姐时创作的。而且在创作期间,父亲和弟弟也相继去世。他唯一的妹妹还患有精神分裂症,而蒙克自己也患有肺结核。
上天是因为嫉妒蒙克的绘画天分,才夺走他生命里的众多亲人吗?当他面对这一切打击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在心底,积聚了多少的愤怒与压抑;而此时他能做的,唯有把这一切,统统化作手中的画笔和颜料,发泄在画布上。
这时,回头再看《呐喊》,似乎能感受到画中人,那撕心裂肺的呐喊,已经呐喊到失声的撕心裂肺。
天马行空------超现实主义
如果说表现主义有时会过于刺痛和伤感,并且言之有物的话;那么超现实主义就是对表现主义一种含蓄的表达,有些话我不说,有些画里的话,你慢慢体会。
图 记忆的永恒
理性的钟表,远处的海水山石,并没有脱离现实;而软绵绵的钟表,让我们看到时间在融化,感受到变质的过程,这些感性又在脱离现实。在画里,感性和理性是融合的,是变化的,又是和谐的。
看过了这么各种艺术流派和各种主义,艺术到底是什么?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艺术的表现题材,表现手法都不同。看似高高在上的艺术,似乎又都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地方。
在远古时期,它是战胜自然的信念;在古希腊时期,它是歌颂力与美的利器;在古罗马时期,它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在中世纪,它是传播教义的主要途径;从文艺复兴开始,它承接着芸芸天才们的思想洪流。再到后来,为世间万物发声。
在我眼中,艺术是一种情绪的表达,通过对美的描绘,轻掸去蒙在生活上的那层尘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雷诺阿说:“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的了。”
所以在最后,让我们以一张都能看的懂,都能被欣赏的,美美的画作,作为结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这些闪光的画作一样,快乐的站在阳光下,用心里的光,照亮我们眼前的路。
图 康达维斯小姐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