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1 08:56:34
司马迁之前的中国历史上早就已经有了史官的存在,而先秦时期的史官职责比秦汉之后的史官职责要大得多,先秦史官负责起草文书、记载史事、掌管典籍历法等等,而且当时的史官都是秉公济事,敢说真话,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如实记载史事。比如春秋时期齐国太史公一家四兄弟,就是如此。
当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看上了大夫崔杼的妻子东郭姜,见崔杼是自己的臣子,齐庄公料定崔杼就算知道了此事也拿他没办法,是以经常跑到崔杼的家中与东郭姜私通,甚至还把崔杼的帽子赏赐给他人。时间一长,崔杼就知道了这事儿,这事情虽然令他面上无光也损失了他的尊严,可是由于对方是自己拥立起来的齐国国君,崔杼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是暗地里却在谋划如何杀死齐庄公,来给自己报仇。崔杼还联合了一个受到过齐庄公鞭枳的宦官贾举。这个贾举因为曾受到了齐庄公的鞭打,所以也同样怀恨在心,于是二人便联合起来,寻找机会对付齐庄公。
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五月时莒国国君前来拜访齐庄公,齐庄公热情的设宴款待,但是大夫崔杼却装病推辞不来。齐庄公不知道崔杼得的什么病,于是齐庄公就去崔家探望崔杼,实际上也是想与东郭姜约会。齐庄公到了崔杼家里之后,他带来的随从武士被宦官贾举挡在门外,而崔杼与东郭姜在室内闭门不出。齐庄公不疑有他,就在门外等候着崔杼,然后崔杼的手下就拿着兵器准备杀了齐庄公,齐庄公看到后想逃走,但没能成功,被崔杼手下杀死。
齐庄公与大夫妻子私通的确是一桩丑闻,这也的确无视了大臣的尊严和当时的礼仪,同时这也是导致他被杀的主要原因。而崔杼身为齐国大夫,身居高位,为了尊严杀死了齐国国君齐庄公,这是弑君的行为,在当时乃至后世这都是大逆不道、受人谴责的。可因为他位高权重,所以大家也是敢怒不敢言。当时齐国的史官是太史公,他得知崔杼因为头顶绿帽子而弑君的事情后,虽然可怜崔杼可还是如实记载了齐国的这段史事。而崔杼杀死了齐庄公后,又立了齐国王室的一个公子为君,他就是齐景公。崔杼担任宰相权力很大,齐景公也受到崔杼的控制,当崔杼知道太史公记载了自己弑君的事情后,就让太史公改史书,太史公为了自己的责任不同意,于是崔杼就杀死了他。
因为春秋时期是贵族政治,所有的官职和爵位都是世袭的,世代相传。太史公被崔杼杀了后,史官的位置就由太史公的弟弟太史仲继承,但是太史仲也如实记载了这件事,崔杼又让太史仲改史书,太史仲不愿意改,又被崔杼所杀,接下来又由太史仲的第二个弟弟太史叔继承,太史叔也不愿意屈从崔杼也被杀,崔杼为了改史书这事杀了太史家三个史官,结果太史家三个兄弟都不愿意违背史官的职业道德改史书,最后史官的位置就落到了太史公的第三个弟弟太史季身上,此时崔杼已经为太史家的气魄所动容,可他还是威胁太史季,让他改史书,他说道:“你的三个哥哥都死了,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把齐庄公的死改成得了重病去世。”
不成想太史季面不改色的说了一句影响后世很多人的话:根据事实而记载史书是史官的职责,如果以求生来挽回官职,还不如直接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不能掩盖你的罪行,还会成为千古笑柄。太史季这话说出口,崔杼知道即便再杀了他也无法改变史官记载他弑君的这件事。而他也总不能把齐国所有史官全杀了。即使他杀了所有史官,也同样堵不住他弑君的丑事,所以崔杼无奈之下就把太史季给放了,因为他真的没有办法。他以权利威胁和生命威胁都无法影响史官的职业道德,最后只能放弃修改史书。
这一事件被记载在春秋左丘明《崔杼弑其君》这篇文章中。这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杀史官不改弑君的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