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新区“尖板眼”|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老米酒酿出新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2:25:00    

孝感米酒,传承千年。作为依靠传统技艺酿造的美食,在数字化与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做精做好?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婆婆”)给出的答案是:“智”造!

5G生产实时监控、5G机器视觉质检、一体化5G无人叉车、机械手臂、码垛机器人……走进“米婆婆”5G智能生产车间,阵阵米酒清香和满满科技感扑面而来,传承千年的美味在智能“智”造的赋能下,焕发勃勃生机。

“米酒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高,技术工人难找,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急需降本增效。”公司生产总监李银辉说,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

2016年,公司第一次尝试对后端包装车间进行技改,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尝到甜头后,公司于2019年积极抓住政策机遇,投资新建“5G+”智慧工厂,将5G技术运用到米酒生产多个环节,实现能耗降低20%左右,效率提升30%以上。

发酵是米酒制作的关键环节。发酵过度,味道会发酸;发酵不足,酒味又不够。据了解,“米婆婆”依托5G实时传输技术,收集发酵车间不同时段空气中的温度、含氧量、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后,调整、优化发酵环境,精准控温与发酵,以恒温糖化工艺确保米酒风味稳定,推动传统米酒行业迈向标准化、精细化生产。

“在质检环节,用5G机器视觉质检替代人工检测,通过AI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对目标特征进行对比,直接过滤不合格产品,检测精度提高35%。”李银辉介绍,同时利用5G智能云化AGV(移动机器人),推动米酒智能化生产,每3分钟可运送1.5吨米酒,精度在5毫米内,既节约人力成本,又保证瓶装米酒的运送安全,每年可为企业节省人工成本180余万元。

据了解,在6条5G智能生产线高效协同下,“米婆婆”日均产能超300吨;在电商大促备货期等峰值状态下,可通过设备联调实现单日产能400吨,年峰值产能达12万吨,支撑天猫月销10万+订单需求。

李银辉说,今后将继续深耕数字化,加码“智”造,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5G +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田间糯米到终端产品的全链路追踪,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持续推动产能升级,在二期智能工厂建设完成后,总产能将提升至20万吨/年,强化市场供应能力。同时,向行业开放智能酿造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米酒产业整体升级,助力传统酿造行业迈向智能化新征程。

策划:左砚文、喇晓光

记者:杨卓玉

通讯员:宋晴、左幸子、魏霞

出品:孝感高新区办公室、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相关文章